分卷阅读106  (第1/2页)
    ,对着这实存名不存的女婿,老太太的态度却温和,点头道:“去吧。”    而后又偏首去看晏歌,眉梢眼角,那细细纹路里头便有情绪流出,“小歌,”她婉婉地问:“他对你好吗?”    ……    晏歌生在杨林,也长在杨林。    小学之前随母亲,后来母亲早逝,她便随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晏平生与何星若夫妇还有一个长子,便是晏歌的舅舅,晏承宇。    舅舅舅母均在家乡,一个是中学老师,一个是基层公务人员。唯一的儿子却赴了重洋,至今留美多年。    名唤晏词。    ……    与北京不同,杨林的生活节奏偏向于慢。    年轻人大多去了县里市里,也有的出了省去珠三角和江浙打工的,留下来的便只有年迈的老人与年幼的孩子。    镇上的生活简单,到了五六点,太阳落了山,大家伙便各回各家,洗衣做饭。    晏歌的外婆年轻时是大家闺秀,后来嫁了人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过去,烧火做饭的人始终是晏平生。    此时曾城回来了,便是晏平生做饭,曾城则在厨房打下手。    不做粗活、累活、重活、脏活,在家里,何星若唯一做的家务就是浇浇苗圃里的花——此时随着晏歌回来了,这唯一的家务也不必做了。    待吃过了晚饭,太阳的余温也彻底消散,晏歌才提了水壶,绕道到苗圃浇水。    提壶,倒壶,浇水。    第一茬插杆月季刚刚浇透,水也还没有完全渗入,微信提示音响起了。    因而晏歌放下壶,取出手机,低眸去看。    我爱豆:【出来。】    她回:“今天不行,我回老家了。”    然后她凝着屏幕数秒,毫无动静。    晏歌:“……”    他又不理她了。    不过他经常不理她,她也已经很习惯了,因而也没有太在意。放下手机,她又去浇他的花了。    第二天,晏歌才从葡萄架上摘下一颗葡萄——    我爱豆:【出来?】    将摘下的葡萄放进果盘,晏歌回:“今天不行,我还在老家,要过两天才能回去。”    这里的“过两天”不是精确的时间状语,和日常用语里的“改天”是一个意思。    因为她也没有问具体的回京日期。    然后,“等我回去找你,行不行?”    晏歌凝着屏幕整半分钟,直至光暗自动锁屏,而那条发出去的消息如石沉大海,再也没了声息。    晏歌:“……”    一如既往,他没有理她。    反正他也不是第一次……    反正他是天天不理她的。    嗯,就这样吧。她想。    上一条的“出来?”是8月23日的中午11:59,到8月25日的11:59,她爱豆的消息异常准时地发了过来。    无比精确,过了整两天,四十八小时。    半个汉字都没有,他只发了个标点符号过来。    我爱豆:【?】    晏歌:“……”    明天是8月26号报到,所以今天中午一过,晏歌确是要随曾城一同回京了。    想了想,晏歌庄重其事地回复了。    先是说了她还没有回北京,再说了明天开学报到的事情,然后说明天晚上应该可以,最后说明天可以的话,她会再联系他的。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