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称绝 (第2/2页)
想到过,音乐能传递出如此清晰的情绪,觉得非常之神奇。 后来人在文化上被侵蚀的很厉害,听到的不是钢琴,便是小提琴之类的乐器,大家也都在说音乐无国界。 乍一听上去很有道理,可实际上,音乐作为文明传承的一部分,又怎么会没有各自的特性和界限呢? 西边传过来的那些乐曲,其实华夏这里没几个人能与之产生共鸣。 大家既不知其历史背景,又不能理解其在什么样文化进程中诞生,噼里啪啦一顿弹奏,听着挺热闹,其实很多人都听的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但你若换上夕阳箫鼓,渔樵问答等等华夏名曲试试,即便你不懂其中深意,也能稍稍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就是文化传承在其中起着作用。 ……………… 琴声依旧回响不休,叮叮咚咚,弹奏者依旧十分用力,可因为节奏的关系,却如精灵般活泼跳动,渐渐显出了喜悦之意。 有如劫后余生,风险已逝,顺势抚平了人们纠紧的心情。 意到浓处,又是一处明显的停顿,接着就是一变,山高水远,境界空明,其到极处,却又流露出了萧瑟之感,空山寂寂,水染风寒,知音难觅,良友难寻。 琴音沉沉,透出越来越浓重的悲伤之感,但其中又夹杂着些孤冷和傲慢,就像一个绝世剑客,拔剑四顾,难逢敌手,不觉心意茫然。 琴音渐消,余韵不绝。 吕乡君在轻轻拨弄着琴弦,眼中已泛起泪光,她彻底将自己的情绪融入了其中,仔细体会着其中的孤高傲岸,为之后做着准备。 她好像不是在拨弄琴弦,而是在拨弄人心…… 而这一曲最重要的就在于停顿和转折之间,而吕乡君已将这些做到了极致,那些停顿并非真的停顿,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就像现在,琴音再起之时,孤冷渐消,琴弦颤动间,又显激昂之态,但主音却又平稳如一,有如乍逢新友,各显技艺,互道衷肠。 听琴之人嘴角也就渐渐挂上了笑意,那么多的铺垫,其实就为了这一刻。 伯牙与子期一遇便成知音,留下余香不绝,横亘千古,这是当世每一个文人心中最为柔软的地方。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琴音越见舒缓,却透着无尽的喜悦,和方才的欢喜相比,这里更能触动人心,琴音如流水一般,试试探探的在触碰着人心的细嫩之处,顺便洗涤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曲子终于来到了尾声,余音在春风之中缠绵不去,好像有人在依依作别,不舍却又无奈,还夹杂着些许对异日再见的期盼。 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当世人们看重的其实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古之士大夫的精神。 余音犹在,众人咂摸间滋味莫名。 良久都无人愿意开声说话,终是颜师古叹息一声道:“伯牙摔琴,我还道高山流水已成绝响,不想今日……竟如与古之圣贤同行,吕大家之名果然不虚,多谢多谢。” 姚浅也赞叹道:“出神入化,吕大家琴艺更上层楼……闻此佳音,余生不枉矣。” 这位已经有点语无伦次了。 李破虽也被琴声所动,赞叹着这位江南名妓的技艺果然不凡,可话说回来,他可没有那沉浸其间的本事。 此时便左右瞅瞅,心说还有位皇帝在这里呢,能不能别这么酸不拉几的,弄的人浑身起疙瘩知道不知道? 所以不等其他人再来凑热闹,他便抚掌笑道:“好……” 然后……尴尬的停住,他是觉着真的好,只不过到底好在何处,他也说不出来,这就有点尴尬了。 马屁精却来凑趣,“至尊可是有了诗兴?不如赋诗一首记之?” 好吧,后遗症来了,李破最近有点飘,连续做了几首令人惊艳不已的诗词,朝臣们大多都已拜读过,都知道皇帝心怀锦绣,乃诗中大家。 近臣们和皇帝相处的久了,心中还算颇有疑惑,晓得皇帝是个神经刀,一般不会在这个上面来试探皇帝的底细,毕竟那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举动。 云定兴这厮身在外朝,虽常以皇帝心腹自居,其实没见过皇帝几面,借机便来拍上一拍,实际上则与挤对无异,已经算是拍在了马腿上。 那边吕乡君已有些筋疲力尽,额头,后背上全是汗,手指生疼,双臂酸的好像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了。 可听了这一句,还是期待的抬起了头,耳朵更是竖的老高,有青玉案在前,这会许能见个分晓?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