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_第11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6节 (第1/2页)

    这男人只会窝在家里不出门,没多大出息。

    许黟淡淡道:“和离一事对女子来说,也不算坏事。”

    何娘子轻叹,可不是嘛。

    过不下去和离也好,不用再受这般的窝囊气。而且陈娘子长得好,又有手艺傍身,不愁二嫁。

    ……

    又过两日,许黟去到黄沟村给周爷爷炙针。

    路上他们就听得城中粮铺的粮食价格又涨了,每斗涨了三文钱,一石便再贵三十文。

    许黟问周符可买粮了。

    周符冷硬着脸摇头,说道:“没买。”

    上首的刘伯扭头看向他,琢磨着地问:“家里的田地是租佃农在种吗?”

    周符摸着弯刀,想了想说:“是赁出去了。”

    家里只他和爷爷两人,他又常年往外跑,有地也没人种。

    官府有规定,这土里地田地不能荒废,周爷爷就把家中田地赁给人口多,但田地少的人家。

    把地租给同村人,与租佃农是有所不同的,简单来说,佃农和户主是上下级关系。给同村人种的话,两家的关系是平等的,租的人家给周家一笔银钱,或是一部分粮食就成。

    虽然都是给粮,但不用低声下气。

    而且都是熟门熟路的同村人,周爷爷收的田租不多,只一成粮食的收成。

    哪怕如此,他家每年的粮食,都是多得吃不完的。

    今年秋收拿到的粮食,周爷爷有远见,没有把多余的拉出去卖,多存了几石。

    这次粮食涨价,对周家没影响。

    刘伯听得他家不缺粮,又羡慕又难受。

    他这几趟去粮铺里,回回见涨,回来家里就睡不着,老伴劝他放宽心,听许大夫的,买一些回来存着。

    没法子,哪怕贵了两百多文钱,刘伯还是拉着两石粮食回家。

    许黟分析道:“蜀地已不是闭塞之地,虽茂州等地多有外族人侵扰,但蜀地其他地方还算安稳,这数年来粮价一直平稳,这回粮食涨价是被西充县受灾波及到了,想来粮价应该不会动乱太久就能平复回来。”

    听闻西充县受灾,刘伯他们也是惆怅。

    不多时,牛车抵达黄沟村。

    周爷爷早拄着拐杖在屋外等着了。

    许黟道:“丈人怎还出来,外面风大吹多不好。”

    周爷爷慈和地笑起来,摸索着门沿进屋,一面说道:“我想着阿符差不多该把许大夫你接过来了,就出来看看,没吹多少风。”

    他眼神不好,就喊周符倒水接待许黟和刘伯。

    周爷爷询问许黟:“许大夫,这几日我药汤喝着,每回喝完不久,眼睛就热乎乎的。”

    许黟道:“除了眼部发热,还有其他症状吗?”

    周爷爷摇头:“那倒没有。”

    许黟颔首:“如此问题不大,可继续服用。”

    说罢,他就为周爷爷复诊,他食了五天药汤,左眼病灶处凝结的乳白色物已有所减少,精神也有好转。

    许黟一边检查他的眼睛,一边问了他这几日的饮食。

    知晓他饮食增加,如厕也不像之前那般泻肚,虽还没有恢复正常,但也好了不少后,许黟满意地拿出针砭。

    他一面说道:“再用此方服用两旬,这一段时间里我再为丈人炙针三回,左眼应就能辩物。”

    周爷爷不由一愣,而后欢喜。

    连忙拉着周符一起感激许黟,让孙子一定要好好感谢他。

    周符拧着眉,有点发愁说:“送粮食?”

    周爷爷被他的回答噎住,然后道:“也可,如今粮食贵价,城中粮铺坐地起价,阿符搬两石稻谷到牛车,让许大夫带着回去。”

    “嗯。”周符平静地应声。

    许黟:“……”

    他出声说道:“丈人的好心意在下领了,不过我家中不缺粮,这粮食丈人还需自个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周爷爷道:“家里就我和阿符两口人,吃不了那么多,多拿出来几石不碍事。”

    他再如何说,许黟还是不收。

    两石粮食都抵得上上贯余钱了,但周家家境,勾不到有钱人家的范畴。许黟坚持底线,只收了五文钱诊金,五文钱炙针费,以及药材钱。

    等从周家离开。

    刘伯不解地问许黟:“许大夫为何不收?”

    那可是两石粮食呐,省着吃的话,够一家三口人两月余的口粮了。

    加之如今粮价那么贵,许黟却不收,他实在想不通。

    许黟笑笑,说道:“就因为粮价贵,我才不能收。刘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