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节 (第1/3页)
“没有,没有。辛苦你们了,快进来喝碗凉茶歇歇汗。”谢茉热情地打开大门。 编筐用麻绳束缚在板车上,进门后,两人便忙着卸筐:“放哪?” 谢茉朝墙根指了指:“搁墙根就成。” 说完,她见两人揩了一把汗,二话不说就开始卸筐,于是去书房揣上烟,再端出凉茶给他们。 两人干活利索,没一会完活,一边和凉茶,一边问谢茉:“要这么多大编筐干嘛?” 谢茉还在思忖说用来种菜是否妥当,余光正扫见端着田嫂子挎着针线篮站在门口。 想一想和田嫂子比邻而居,自家院子什么景况很难瞒住,现在含糊说谎很不明智,便把自家打算简略讲了两句。 田嫂子视线逡巡一圈院子,说:“咱们院子大小一般大,可你们家多盖了两间。” 她指了指洗澡间,伸手比量着说:“再在院子种菜确实没地下脚了。” 谢茉赶忙接话:“是吧。这筐挪移就比较灵活了。” “对。”田嫂子所有所思,“我回去合计合计,家里院墙和屋后墙的夹道,看能不能也多种点。” 家里小子们一个比一个能糟,院子种的那点菜根本不够,她还得三不五时去农贸市场买。 那两个男人听到这里,胸脯子不由地挺了挺。 他们虽然吃不上商品粮,但每个每户都有自留菜地,夏天时令蔬菜尽够的,不过种花家身上刻印着种田基因,谁又会土地少呢?编筐种菜,以前只是没朝这方面想,这会儿两人都在心里忖度回家试试。哪怕多种几株辣椒也是好的,吃不完晒干还能做成干辣椒、磨成辣椒面…… 谢茉完全多虑了。 荆条在农家人眼中不金贵,费些功夫罢了。再者,除了荆条,还能用其他更常见的东西代替。 思路打开了,余下的办法多的是。 聊到熟悉的领域,两个老乡的不再拘谨,觉得跟这吃商品粮的军属们距离都近了。 他们热心传授一些种田技巧。 谢茉遣词造句听着文气,气质也跟他们平日接触的人很不一样,但她态度始终诚恳自然,一看就是出自家教良好的家庭。 两个老乡十分熨帖,大地方来的文化人好声好气向他们请教哩,豪情顿起,一个老乡拍胸脯说:“要是有不懂的,尽管来找我,我来给你种。” 谢茉笑着点头,道谢。 两个老乡离开军区,边走边聊。 “这干部家属没我想的下巴颏瞅人。”说话的老乡上回没去集市,“很看得起咱们老农民,好茶好烟招待着。” 说着,他隔着烟盒闻了闻烟,又珍惜地揣回兜里。 另一个老乡说:“也有用那眼梢看人的。” 这时期已经形成对农村人的有色眼镜,优越感、偏见这东西根深蒂固,上下几千年从未消除过。 “是啊,去一趟城里都不敢跟人搭话。谁让咱寒馋,上不了台面哪。” “那……人刚才这女同志就很大方亲切,不嫌弃咱。”这个老乡一边哼哧哼哧拉车,一边说,“这叫啥来着,支书开会常说那词……叫,叫……” “贴近群众。” “对对,就是这词,贴近群众!”思路被打开,这个老乡又说出个“高级”词汇,“那些眼比天高的,是脱离群众。” “脱离群众,忘本呢。” 谢茉不知道两个老乡在离开后这么赞扬她,还复习了俩词。她正跟田嫂子指着编筐聊天。 “要往里填土吗?我帮你。”说着,田嫂子就放下篮子,一副迫不及待撸袖子帮忙的样子。 谢茉赶紧伸手阻拦:“嫂子,不用。等明诚回来,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