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探案,坏妖骗钱_第1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3节 (第1/2页)

    他隐隐觉得,沈家这五人,没准全藏在赵家村。

    “走吧,我们兄妹五人去赵家村瞧瞧。”

    时隔半日,再次路过那处野花丛。

    孟厌看着开得正艳的丛丛野花,徒生寒意。

    折丹在赵家十几年,怎会在成亲两年半后突然离开?

    她怕是,早已遭遇不测……

    第108章 因果劫(三)

    赵家村在巴郡东南方,离永安镇仅一日的车程。

    村子靠山,山下便是赵家村。远远望去,三个篱笆小院挂满枯藤败叶,一派清贫之景。

    孟厌越往村子走越好奇,“倒是奇怪,永安镇那群人整日游手好闲,全靠沈修荣养。可真正赚钱的沈修荣,却在这种避世的村子住着。”

    赵家村有三户人家,除了赵和一家是二十年前迁来此处的外来户。其他两家,均是土生土长的赵家村人。

    而世代赵家村人,要么靠山做猎户,要么出村做屠户。

    这样穷苦的村子,她实在想不通,赚得盆满钵满的沈修荣,为何会选择在此定居?

    一行人刚到第一家,院内突然冲出来一个发髻散乱的妇人。

    孟厌光顾着和崔子玉说话,一个没注意,被妇人撞倒在地。那妇人撞到人,看也未看,径直跑走。

    片刻,院中跑出一个拿着绳子的中年男子,气喘吁吁追着妇人跑。

    另外两户人家闻声走出。

    许是司空见惯,几人瞧了眼热闹,哄笑几声,便转身回家。

    余光瞟到站在门口的他们,有人走过来,上下打量,迟疑地问道:“几位瞧着面生,怎会来此偏僻地?”

    月浮玉拱手施礼,“在下五人自陈郡来,本想游历四方,不曾想走错道。眼看天色已晚,不知可否在村中留宿一晚?”

    说罢,一旁的崔子玉递上一两银子。

    男子乐呵呵收下银子,招呼他们去他家,“我家有两间空房。走走走,上我家去。”

    路上,男子说起家中的情况,“我叫赵全根,家里有两个儿子。我命苦,儿子一个傻一个身子骨不好。”

    赵全根极为健谈,二十余步的路程里,全是他在说。

    等到了他家,他仍喋喋不休抱怨,“唉,我原先有一个儿媳。自小将她养大,结果她长大后,仗着有点姿色,跟人跑了。”

    五人互换眼色,猜测他说的儿媳便是生死未卜的折丹。

    孟厌借机上前与他攀谈,“赵叔,世道乱,没准你的儿媳是被人拐走了。”

    一听孟厌质疑他,赵全根立马赌咒发誓,“她就是跑了。”

    据赵全根所言,半年前的一个夏夜,他起夜路过院门,看见折丹与一个人相互搀扶着离开。

    起初,他以为自己眼花看错。

    直至第二日一早,他去田间种地。回来后,却久不见饭菜端上来。

    打开大儿子的房门,才发现大儿子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遂生醒来与我说,折丹昨夜给他喝过一杯茶水,之后他便不省人事。”

    “原来赵叔的儿媳叫折丹。”崔子玉故作惊讶,“我们方才路过一座坟,瞧见墓碑上写的便是折丹。”

    一行人已走进赵家小院,墙上的喜字已斑驳得不成样。

    赵全根叹气,“她不要脸,我们赵家还要脸。她跑了之后,我们只能给她立一座坟,假装她死了……”

    屋檐下,坐着一年轻男子,旁有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咿咿呀呀不知在说些什么。

    赵全根指着两人道:“大的是遂生,小的叫荣余。你们去堂屋坐着,我去做饭。”

    堂屋不大,但胜在干净整洁。桌上的葫芦瓶中,还插着一束野花,与他们在村外空地见到的野花品种一样。

    孟厌看着赵遂生,有心称赞,“呀,你家真会过日子。”

    然而,屋檐下的赵遂生一言不发,一双冷漠至极的眸子,久久盯着院子墙角的水缸。

    倒是赵荣余听见他们围着野花看,慌忙跑进屋,抱走葫芦瓶,“哥哥的。”

    崔子玉拿出几块饴糖递给赵荣余,可他却不接,头也不回抱着瓶子去了屋里。

    孟厌看着他的身影,干巴巴傻笑,“赵叔真会骗我们,他看着不傻呀。”

    五人各自找了一把椅子坐下,加上屋外的赵遂生,屋里屋外六个人,无一人说话,气氛诡异地安静。

    院子外传来一女子的哭泣声,孟厌拉着崔子玉出门去看。哭泣的女子,原是撞倒她的妇人。

    眼下,妇人被绳子捆住,前面一男子牵着绳子。

    妇人路过看见她俩,急匆匆朝她们奔过来,“我不认识他,你们救救我!”

    崔子玉见状,拉住那截绳子,“大叔,这位大婶说不认识你。”

    前面的男子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