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家_第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节 (第2/3页)

时候,他主动说愿意重新开始上学,但同时也提了要求,想继续住在职工楼,并且转到丛欣读书的那所高中。

    时益恒起初不同意,还是想让他回原来的学校里去。那边学习进度抓得很紧,他休学半年多,已经耽误了。

    最后还是朱岩又从拉萨回来了一趟,想办法把他转学的手续办妥了。

    她找了那所区重的校长,她过去的老师。那里其实也是她的母校。老师当年很以她为骄傲,现在更是这样,带着她到处转了转,看改建之后的校园,还去校史室看了当年毕业拍的集体照。

    透过仿佛被时光模糊的一扇玻璃,她在那张照片上找到小小的一个自己,没有笑,显得格外白而安静,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当时,她也是十六岁的年纪。那一刻,朱岩感觉到一种命运弄人般的神奇,自己努力想要离开的地方,似乎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

    借读手续办的太晚,交完费用,签了协议,已经是开学两个月之后了。

    那是2008年11月,时为开始在那里读书。

    学校建校很早,但没什么名气。因为在市中心老城厢的人口流出区,校舍很小,学生也少,有些上年纪的老师还是一口上海话,体育课看着学生在操场上跑圈,嫌他们拖拖拉拉,就会拿个电喇叭喊:拿了了踏咸菜啊?!周围居民都能听到。

    可以说跟他从前读的那所私立截然不同,但就是这么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不知道为什么,反倒让他觉得自在了。

    而且,他还跟丛欣成了同桌。

    或者严格地说,也不算是真正的同桌。为避免互相影响,学校实行一人一桌,两边隔着窄窄一条走廊,可以说没有同桌,但左右离得都不远,也可以说两边都是同桌。

    丛欣就坐在他右手边,仅仅一臂的距离。

    学校离家不远,也没有住宿。每天早上,他们两个人都是骑车上学。时为从职工楼出发,丛欣从新家过来,骑到距离学校几百米的一个路口汇合。大多是时为早到,在路边单腿撑着车等她一会儿,她到了,再一起往学校去。

    放学也是两个人一起走。学校多少年保持最佛高中的称号,高考成绩基本靠天分。高二照样四点半放学,周五更早,更没什么晚自习。他们一起回职工楼,一起写会儿作业,然后一起吃晚饭。

    沈宝云为此感谢张茂燕,认为是丛欣在帮助时为学习。

    张茂燕也为此感谢师父,让家里这张刁嘴有了个吃口好饭的地方。

    凭良心说,长大一点的丛欣已经不像小时候那么挑食了。在江亚饭店职工食堂吃了几年,后来哪怕学校的食堂饭她也能吃下去,但那只是为了活。但凡有选择,她照样挑的不行,米饭一定得干干净净,不能沾上任何汁水,蛋羹必须完美镜面,蒸鱼要一点腥味都没有,但又不能让她闻到丁点黄酒味道,黄鳝只吃划成丝的,不吃切成段的,牛肉得有煮到软糯的牛筋,但也不能让她觉得肥。

    人大了轻易饿不死,张茂燕不再惯她这毛病,当然关键还是厨艺不行,想惯也惯不了,她自己也在职工食堂吃了几十年,回到家里会做的无非就是那几个最简单的菜。

    丛欣背后吐槽,说她家天天番茄烧蛋、紫菜汤、洋山芋炒鸡毛菜,妈妈烧的大排骨咬起来像泡了酱油的棉花胎,还是外公做的好吃,外公对她最好。

    听得朱明常笑出来,还非得绷着脸,说:“你写你作业去,我叫吃饭了再出来。”

    时为旁观,在心里哼哼,马屁精,矫情鬼。但有时候他自己去给朱师傅打下手,切肉的时候还是会给她修到她要的那个完美程度。

    丛欣偶尔也会凑过来帮忙,或者说帮倒忙。

    比如最简单的打蛋。她把蛋敲开,要是发现系带长得明显一点,或者蛋黄颜色红了些,就会觉得不对劲,迟迟疑疑。

    时为看一眼,也是服了,学朱师傅的样子说:“你写你作业去,我叫吃饭了再出来。”

    再比如蒸鱼。她看见他杀鱼洗鱼,又开始矫情,说:“它好像活着,心还在跳。”

    他不屑地说:“心早挖掉了。”

    她更害怕了,说:“那它怎么还动啊?”

    “你打算救活它?”他问,没等她回答,已经把鱼肚子左右扒开,隔膜剪开,鱼头和背脊的残血冲洗得干干净净。

    “你好可怕……”她看着他说。

    可是等到蒸鱼出了锅,大家都吃得很香,包括她。

    而且,他的这个特长在学校竟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