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凭啥我家五口人就要买两万斤粮食 (第1/1页)
不过,这些人异族贵客来与走,虽没给范宁带来什么意外。 反倒是给大梁朝的国家粮仓,带来了不少的新变化。 首先就是国库储存的粮食问题。 大梁朝与历代一样,每年都会按量征收,储存进国家粮库。 若在以往年份,每年收上来的存量也不算太多,再加上难免的每年消耗。 有出有入,算是能持平。 然而去年因有范宁的收税收粮改革。 单去年一年的收入,竟就等于以往两年半的收入。 多收入固然是充沛国家粮仓的好事。 然而却因为突然一下子太多,导致装粮的地方都不够了。 因此,这次招待外国贵宾,在开始动用国家粮库时,便有户部的人发现。 有些储存陈粮,竟然已有快要霉变乃至少量已经霉变的情况发生。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陛下那里。 在当殿经过诸位大臣探讨一番,经由中书门下省,便下发了一道诏令。 让各地县衙分摊到各户,让大家用低价购买这些多出来的陈粮。 其实百姓对这个事,还挺不满意的。 当年的新粮食,味道好价格高,这很正常。 但陈年粮食本就不好吃,更是买不上价。 朝廷这样做看起来是在体恤百姓,但实际上,还是想从百姓手里赚银子走的。 不够,大家虽对此稍有牢骚,但也都在可接受范围。 毕竟自从去年收税改革以来,交纳的税赋少,大家手里有余钱,日子也算是好过起来。 就算这等于是变相的低价税,可不是还有粮食给嘛,只要有口粮食吃,饿不死,这对百姓来说,挺好了。 但是,毕竟这些粮食是以往十来年积累下来的。 就算是分摊到每个人头上。也不足以全部消耗掉。 因此有的郡县长官头脑灵活一点的,自然就想到那些大户身上了。 反正他们有钱,那就能者多劳吧。 但凡是比较有规模的商户等,就全都分摊到额外的购买份额。 范宁也不例外。 虽说这个办法,是从外面郡县传回到长安城的。 但也丝毫不影响它的效率。 范宁都还未听人说具体的低价购买,来自长安县衙的文书,便直接送到范宁手上了。 正在县衙里忙着做事的范宁,突然见到朱捕头递过来的这么张纸。 扫眼一看就楞了。 “为什么我要买这么多粮食?两万斤?我家拢共五口人,一人一万的份额?纪县令他还能不知道我家情况? 这份额定的太不合适了吧?” 范宁难以理解。 普通百姓一人不过五十斤,就算大型商户,每人也不过几百斤。 若是家里人口多,又是大族,真要达到个大几千斤,也不是难事。 可他范宁,哪条边都不沾吧? 朱捕头对头儿的不公正待遇,也表示很同情。 “头儿,我已经打听过了,这事,咱长安县都没权利管,是直接由京兆府尹下文书给咱县令的。 而且听人说,就连头儿你的数额,也是经过京兆府特别考察后,单独敲定下来的。 这可是户部都已经登记在册了,没法改的。”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