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里的科技强国_第三百六十四章 苏联对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四章 苏联对策 (第3/4页)

在贝尔加湖一带集结的防御兵力联系。”朱可夫不愧为是一名有着深刻洞察力的高级将领,虽然他的性格缺点使得他上上下下的多次沉浮,不过在苏联最为危难的时刻,这名元帅总是能力挽狂澜的止住失败的势头。

    “切断和贝尔加湖一带兵力的联系?那至少要攻击鄂木斯克一带,中再人有那么强大的攻击力吗?”和梅尔库罗夫同为情报机构的贝利亚有些怀疑的说到。

    “我们对中国人的判断一直以来都有着失误,特别是那个段国学执政中国之后更是错误连篇,我们甚至连对方的坦克型号都弄不清楚!”

    朱可夫冷冷的将贝利亚的质疑给顶了回去。朱可夫的话里面带着浓浓的讥讽,讥讽着苏联情报机构的无知。和英法等国一样,曾经苏联情报机构将德国在苏联战场上出现的主战坦克给归列为是德国人生产的坦克这样的大笑话,而且苏联的情报机构也在中国出兵远东前收集到中国在东北地区大量集结兵力的情报,只是由于傲慢和偏见的缘故,苏联情报机构对中国人出兵的判断不屑一顾导致了最终苏联在远东的重大损失。

    “抱歉,朱可夫同志。我承认我们按照一百年前的高傲过于轻视了现在已经强大起来的中国,这个轻视使得我们在远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也请您注意,我们现在已经重新评价对手,换在以前,中国人的兵力调动根本不能会让我们同聚在一起商讨如何应对,因为哪怕在十年、不!五年前,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中国人还是非常孱弱的。”

    梅尔库罗夫压住了想要爆发的贝利亚。以退为进的反击着朱可夫的讥讽。

    “我让你们来是讨论如何应对中国人即将发动的攻势,不是让你们来相互指责的!!”斯大林的话语制止了双方的语言交锋。

    “我认同朱可夫同志的判断,中国的军事将领总是用战略的高度来指挥作战,我们不能再轻视这个对手,远东的失利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教。如果我们仍旧用着以前的老眼光去判断现在的中国,远东的失败将会重新上演铁木辛哥有些沉重话语加重了与会诸人的感知度,远东的战役是铁木辛哥所指挥的,虽然最终战役失败,可是铁木辛哥凭借着自己多年的资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只是将其撤职从远东的战场撤调回来。但是在这个屋子里的所有人当中。只有他能有着对中国军队最为深刻的认识,这也是他能参与这次会议的重要原因。

    “铁木辛哥同志,请你将你在远东对中国人的认识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国人的孙小子兵法里面说的好,知毛知彼百战不殆。”斯大林给自己的烟斗装上烟丝,点着后喷吐着烟气说着。

    “对于现在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军人,绝对不要有任何的轻视。

    不管从士气上还是武器装备上,都不能用常理来判断他们,而且在武器装备上,中国人有着比我们更好的武器装备。在这一点上,我相信大家都已经看过足”以战报资料;在这里我想向大家强调一点。中国人的十乓艾一,好的士兵,他们能比我们的士兵有着更加坚韧的忍耐力和更为强烈的求战欲望。同时他们有着比德国士兵更为严格的军事纪律性和服从性;而且他们的指挥官作战经验丰富,更为可怕的是这些指挥官们能充分的利用手中的一切资源,同时也有着能发挥先进武器最大效能的作战思想,这样的士兵配合上先进的武器还有作战思想,虽然下面的话有些打击我们自己的士气。但是我还是得承认。面对这样的对手,这是我们的一个噩梦。”

    铁木辛哥的话真的有些打击与会人员的士气,但是也给所有的人提了一个醒,面对中国人,不要有着任何的轻视。

    “我建议现在马上抽们贝尔加湖一带的兵力回撤到哈萨克斯坦一带防守,在这里我们现有的兵力和军事力量不能抵挡住中国的军队。同时这一地区立即进入到紧急战时动员状态,我们在那里的工业并不发达。我们可以继续用着空间换时间的方法拖滞住中国人的进攻脚步但是不管怎么样,鄂木斯克是我们最后的底线,失去了这条连接苏联东西两地的运输大动脉,贝尔加湖一带集结的重兵将会自行崩溃,苏联将面临一场空前的浩劫!”朱可夫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