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五章 民心所向  (第1/2页)
    能够拥有江枫这般远见的目光的人,并不多。    在大唐人看来,战争必然是带着死亡。    没有人愿意得到自己亲人在战场上死亡的消息,更不愿意见到死亡。    除非不得不战的时候。    把关于对外战争的争论用大唐时代周刊报道出来,让大唐百姓都参与进来。    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舆论让步,更是前所未有的圣明之举。    因为道理不辩不明。    在这个时候,朝廷的确可以直接下令开战。    然而大唐的百姓就需要被动接受大唐对外的战争,被动接受自己的亲人在战场上死亡的消息,被动接受着一切。    当这种被动接受的时间长了,总会有爆发的一天。    鲁大师说,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百姓并不都是那种愚民,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心中还会没有怨言。    大唐百姓现在对于大唐这个朝廷已经有了很大的信心,也有了很大的尊敬,更有了拥护之心。    百姓们也知道,朝廷本就没有让他们私底下争论的责任。    纵观历史,也只有大唐李二陛下开启了这一个国策,让天下百姓都可论政。    朝堂之上,还是有一些大臣在据理力争。    李世民坐在上面,也没有办法,他其实已经渐渐地站在了国师江枫那边。    有生之年,日不落帝国。    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绝对能够名垂青史万万年!    然而大唐将会面对整个西方之国,最大的敌人便是大食,至于那些无主之地,对于强大的大唐人来说,并不是有多难。    眼看着双方已经要打起来了。    李二陛下这才看向了国师江枫,对方既然是主战派,怎么也要拿出一些说法来。    “国师,你以为如何?”    随着李世民的发问,百官们也都看向了坐在那里的国师江枫。    对于他们而言,这个朝堂之上。    国师的话已经犹如一道圣旨了,和坐在首位的陛下一样。    一旦做出来的决策,便不是他们这些大臣可以更改的。    江枫站起来,施礼道:“陛下,这关于是战是和,大唐时代周刊早已经发表。    臣以为,可以收集各地民声,做一次调查,看一看民间对于这个事情的看法。    是战是和,支持开战者几何,支持友好交流者几何,或许可以给我等一个直观看法。”    其他大臣不解,这需要多大的工程呀?    真要去一个一个问,然后记录下来,还要收集不成?    李二陛下也不解,问道:“那此事又该如何去做?”    “陛下,国子监、弘文馆、学宫的学士遍布各地,可以让学宫的学士组织,一组记录支持开战者,一组记录友好者,由国子监、弘文馆学士,以及御史台的官员监督。    不需要多久,政令发到各地,也不过七天,收集这些记录也不过两天,等我等看到这个的时候,应该是半月之后。    与其这样争论不休,不如看看百姓的想法。”    这一点,倒是符合了李世民的君为舟,民为水的想法。    其他大臣也觉得可行。    这并不是说,他们以后商讨国策的时候,就要都去看百姓的想法。    只是这一次,乃是大唐要不要对外开战的国策。    乃是重中之重,一旦开启,便是不死不休的场面,谁也不敢说,自己就能够完全保证,大唐不会因此而被拖累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