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93节  (第1/2页)
    他用了一天时间,把两组近似解组再进一步进行了转化,得出两组更精确的近似解组,随后想了想,就给崔勋年发了过去。    附带留言:这是刚得到的两组近似解组,还有四组解过几天发给你。    崔勋年一直在做相关的研究,但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可言,再想想王浩那边的情况,连心情都变得有些焦躁。    20万,还是很大一笔钱的,差不多是两次实验的费用。    即便是杨渊做决定给了这么一笔劳务费,但他还是感觉压力很大。    如果王浩不能得出结论,二十万就等于是打了水漂,而且也不知道王浩具体什么时候才能有结论。    他思考着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扫一眼电脑屏幕就发现有一条新邮件。    崔勋年过去打开惊讶的发现是两组数据。    他看到了王浩的留言,都有些希望没有收到数据,因为按照他的想法来说,即便是做研究也不可能这么快。    如果过了半个月,再发过来个结论,或者干脆发过来一个报告,自然就是最好的情况。    最少也能证明对方是很认真的做了研究,即便数值依然无法通过,他也能给项目组交代了。    找人,完不成,但最少努力了。    现在快速有了结果,却没有相关的报告,他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崔勋年咬咬牙还是去了杨渊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    杨渊问道,“你相信这两组数据吗?”    崔勋年咬牙点头道,“我相信王浩。”    杨渊沉默的思考着,他和崔勋年的想法一样,也觉得数据来的太快了,而且没有相关的报告,就没办法知道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    他们的实验测试一般是先论证数据,数据通过论证才能决定以数据为基础进行实验,因为每一次实验都要消耗十多万的经费,不是简单就能决定的。    如果没有相关的报告,就有点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最后杨渊考虑了一下,干脆就打了个电话过去,他是直接打给西海大学的教务,然后让教务告诉王浩回电话。    王浩得到消息就回了个电话,听到杨渊说起数值问题,还谈到了报告,顿时犹豫道,“你们这个研究还要报告啊?”    他解释道,“我并没有做记录,因为我也是在研究,如果你们要报告,还要等上一个月。”    “而且,我觉得给报告……你们短时间也不一定能看懂吧。”    他说的很犹豫,因为听起来有些打击人。    杨渊听了都沉默了。    他理解了两个信息,一个是报告需要一个月,对方似乎不愿意特别为这个工作写报告,只是顺带做一下分析研究。    第二就是,报告的内容会很复杂,他们不一定看得懂。    杨渊沉默了。    崔勋年也沉默了。    等放下了电话以后,两人对视了一眼,他们还是第一次明显感觉到智商、能力被鄙视,但对方说的很直白,似乎也是发自内心的,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让人郁闷。    “现在怎么办?要等一个月吗?”崔勋年沉默了好久说道。    杨渊都有些哭笑不得,他不知道是王浩太自信了,还是说自己的判断有错误,最后干脆说道,“既然人家这么有信心,我们就实验吧!”    “一次实验,消耗些经费而已,这个责任,我还是担得了的。”    杨渊就是项目负责人,他决定的事情,是谁也不能改变的。    很快。    团队内部召开了会议。    即便其他人很不解,也都开始着手准备实验。    实验不是直接就能进行的,团队需要对于新的数值解组进行分析,以此来计算其他的数据,然后以得出的数据对于飞机模型进行改造。    再下一步才是准备风压测试,准备实验就要进行一天,加起来总计要三天时间。    三天后。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专业负责实验的小组,开启了巨大的高压风扇,操作间传来一阵剧烈的嗡嗡响声,飞机模型固定在原地承受风压,同时也得出了一系列的数据。    实验进行了有半小时才停下。    数据提取完毕。    这时候,团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