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_第48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2节 (第1/3页)

    换个时代,他突然到来,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他觉得现在皇帝不行,只能推翻,那就干。

    这里是上元县管辖区域,有衙役维持秩序,强权之下,不管是商家联合,还是务工者联合都不可以。

    “买卖太多了,这个是啥?棉花价钱提高了?都是收棉花的,现在的季节收?是有人棉花卖不出去了故意要炒起来,像之前卖蜜蜂的?”

    进到一个大厅,朱樉看到了很多收棉花的信息,他想起蜜蜂与蜂蜜的事情。

    当时那些人联合起来炒作,下丘村不高兴了,直接破局,叫资本对资本,都没用行政手段。

    人家下丘村说了,但凡以官方来处理,都是咱村子没本事。

    从那以后,所有在南京便民处的商家都乖乖的,可不能耍小心思。

    人家下丘村明明有枪却不用,就跟你一起丢泥巴,然后用泥巴把你拍趴下。

    问被泥巴拍趴下的服不服?不服枪就怼脑袋上。

    “殿下看商号,商人运输东西支边换盐引是有商号的,查一下便知,保证是之前向北方的商号收棉花。”

    里长提示,这些之前送东西到北边边关换取盐引的商人,现在开始收棉花了,就意味着他判定大明稳定,可以去那边卖保暖的物品。“春江水暖鸭先知?”朱棣思维最活跃,跟上一句。

    “燕王殿下所言不差。苏东坡是懂得吃的,知道蒌蒿和芦笋可解河鲀毒,东坡肉也比较好吃。

    不过他那个时候写了两首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那个时候正是宋神宗死的时候。

    赵顼死在春天,于是苏东坡才写了这么两首诗。

    第一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写得是相生相克的道理,关于变法的问题,他愿意当着个平衡中的一员,就是维护皇权。

    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写得不是景色,是问询和态度,他要让宋哲宗确立是否给予他一半的斗争权利。

    他要等,等宋哲宗把王安石一方的人打压下去,或者是允许他参与打压。

    所以最后他回去了,重新回到朝堂,这不是风景诗,是政治诗。包括李白……”

    里长就着朱棣的话来讲解,以前他也认为是写景的、写吃的。

    然后憨憨告诉了,苏轼写的诗哪一个是单独存在的?

    李白也不是傻子,也曾写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那是最后的时刻了,然后玉真公主挂了,就在他写这首诗的第二年,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还想着利用政治勾连获得权利。

    四个孩子听傻了,在大本堂的时候没有人给讲这个,为什么是这样?

    “其实这不是先例,因为还有,苏轼那个时期结束后,杨万里也曾写过两首诗,一对比便明白。

    苏轼是以惠崇僧人的一幅画来写这两首诗,那么杨万里也用净慈寺这个地方来写同样的政治诗。

    其一为: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就是苏轼告诉好朋友林子方,你一出西湖就完了,你别出去啊!你不出去就是终南捷径,你要背道而驰?

    出西湖就月尚残,然后红尘繁华变成凉凉,终南捷径没了。

    第二首则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