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节 (第1/2页)
百姓们早早把房子给拆了,全部运到高的地方,包括家里养的家禽和牲畜,一个不落。 朝廷说好的,如果没有水灾,会给赔偿,重新建房子。 若是有水灾,不给赔偿,给补贴,重新建房子。 “父皇,今日九月十四,本旬才四天。上旬的题本说百姓的房子已经建好,许多淤泥堆起来,正准备翻耕耙地。 不过百姓们已经按照教的方法拿到种子进行育苗了,等地耙好便移栽过去。 育苗长得快,比直接播种种植好,在育苗的过程中就把死种子剔除掉了。” 朱标提醒父亲,其他地方的官员不需要每旬向朝廷送题本,会把大家累死。 只有遇到事情了,或者哪里有灾害,才会每旬一送,及时汇报情况,朝廷好应对。 “对,才四天,那里其他地方的水稻田赋留给受灾的百姓,不往应天府送。 可惜机械设备不好往那边送,不然送到当地,帮百姓干活。 主要是少,造出来先在下丘村用,来不及,明年,等明年的。宜长你说呢?” 朱元璋脸上没有愁色,别看他说无法帮当地百姓,他心中其实美着呢! 提前知道灾害,然后没有一个人被冲走,受灾无非重新盖更大的房子,少一茬粮食和蔬菜。 不过收获了民心,四川那里打下来后,许多百姓心中恐慌,怕被清算。 今年的一番操作,百姓便明白,大明朝廷并不会计较曾经夏国的事情。 里长正在看菜地,菜地里故意追了一次肥,无所谓浪费与否。 霜降了,追肥后能催出来一些作物的小果实,比如黄瓜、茄子、豇豆,接着一霜降,全完,罢园。 正常人谁会在这个时候追肥?那不是傻嘛! 下丘村就追了,会催出来一堆小的,霜降后不生长,揪下来做咸菜,小的比大的好吃,尤其是霜打之后的。 听到朱元璋问,里长很自然地回答:“不算浪费,那些肥明年还是起作用的,今年咱们收的小黄瓜、小茄子,用虾油做咸菜,味道最好了。” 朱元璋:“……” 第658章 节奏难跟策相连 “里长,是这样……”朱标在旁把话重复一遍。 “陛下恕罪,草民方才走神了。”里长道歉。 朱元璋摆摆手:“咱有时也走神,不过追肥很好,咸菜口感和味道挑不出毛病。” “陛下,既然明年开始在那边布局行事,今年当下公告,就近的州府百姓家中养猪,公猪未阉的和母猪没劁的,过年就不要杀。” 里长不提是不是应该造东西送过去,反而说起养猪。 之前就说过,两湖的百姓腾出来人手,在不好机械化作业的地方种东西,多出来的时间搞养殖。 养家禽好办,人工孵化,一个月就有一大堆的小雏出现,一天顶一天来孵化,两个月出三十批幼雏。 猪不行,猪需要四个月,有的猪劁了或阉了,当年猪来杀,没如此操作的,就可以生小猪。 憨憨说的,按照气候来讲,四川、湖南、湖北养猪最合适,按照当地作物来讲,山东、河南合适。 因为只能在露天养,冬天太冷,北方地区养起来猪就受不了,人也受不了。 一结冰,猪圈的粪便全冻上,猪给一捆捆的草倒是可以坚持,却不长膘,脂肪全用来对抗寒冷了。 人收拾猪圈的时候跟旱厕的茅坑一样,用钎子杵,用镐头刨。 河南与山东种小麦,小麦的麸子可以拿来喂猪,种水稻的地方,稻壳猪不吃。 不过稻草可以喂猪,吃稻草的猪长肉慢,一直喂稻草,猪掉膘。 同样的,小麦的秆子猪也吃。大明的猪生长速度慢,除非用好料。 人都吃不饱饭,哪有东西给猪吃?猪能活着慢慢长就行了,等长得差不多后杀了吃肉。 用稻壳、家禽粪便发酵后制作成猪饲料的技术有,推广给寻常的百姓却不现实。 正常一户百姓养个几口猪就不错了,甭指望他们能够进行大规模饲养。 “对,养猪先要抓猪崽儿。咱帮着抓,先买的大点的猪送去,叫百姓养。 头两年苦一些,只能养,不能杀,除非公猪多,那便阉了养大杀掉吃肉。 顺长江把猪运到应天府,应天府人口多,消耗大,方便出售。 等他们赚了钱,再把抓猪的钱给咱。还有别的吗?” 朱元璋发现自己确实操之过急,只想着百姓能做什么事情,却忘了人家没有东西。 叫百姓养猪,百姓不允许离开居住范围一百里,出了必须开路引。 开路引又有何用?百姓自己到百里外买几口小猪再带回家?挑担子装猪? 一个问题解决,朱元璋趁机再问问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