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节 (第2/3页)
秧点的,豆秧好烧,喂牲口不差这一点,机器收的不能烧火,碎了。 晚上全是鱼,蒸的、烧的、炖的、煎的、炸的、烤的…… 朱棡也吃到了松鼠鱼,朱闻天给他做的。 “还是江南好啊!不冷,换成北地,现在许多地方就凉,再过一个月晚上在外面呆不住的,能冻死。” 朱樉刚吃完一条用面包渣裹着炸的鱼排,评价起南方和北方的气候。 现在石臼湖的所在,晚上还热呢!别看大豆都枯黄进入收割的时候,不冷。 朱标喝口酒:“今年北地的牧民应该容易过冬,咱们留下的东西多,一夏天加上秋天,盐保证不缺,甚至还能供应到别处。” “他们冬天能够进到土堡里,牲口多就在外面搭好牲口棚子,土堡周围有水,种了粮。 到时候咱派一支队伍过去给他们送点东西,比如蜡烛和护肤品,还有棉布,他们不种棉花。 还有啥?肥皂和香皂?文房四宝?对,药材,治疗伤寒和风寒的药材,他们也总坏肚子,又可能会打喷嚏、发热。 加上茶叶,发酵的和不发酵的全给他们送一些,绿茶喝着也不错。” 朱樉盘算起为北地的牧民提供什么东西好,去年他在那里呆着,与牧民们同甘共苦。 今天他回来了,牧民们依旧要过寒冷的冬季,他总觉得大家是‘朋友’,自己这里东西多,啥都不缺。 那么应该给牧民们送,以后说不定还要过去,比如说陪三弟去看封地,顺便往北走走。 朱标听着二弟说,同样跟着想,补充:“竹筒和油纸的水果罐头、果干、果脯、尤其是单独的冰糖,想来他们爱吃,整天喝奶,不够甜。” 第635章 自然更迭人性琢 天蒙蒙亮,百姓们起来就着咸菜喝两碗粥,纷纷跑回家换衣服、拿工具,又冲进田里干活。 两台半夜组装的收割机早已加入到工作的行列中,另外就是蒸汽机挂着的旋耕机了。 旋耕机本身没有动力,依靠蒸汽机上的传动轴来提供动力,这个对轴承和曲轴的强度要求高。 对于l型的旋耕刀同样得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否则自己就先变形了。 旋耕机可比正常的犁厉害,它一次就把地个耕完、耙平。 当然也可以不耙平,直接就起垄沟了,种小麦的话…… “里长,今年咱们村子的冬小麦种垄沟,试一下,看好不好用,好用后推广,单独留出来几十亩垄沟冬小麦与高粱套种。” 朱闻天现在整天在琢磨套种和轮作的事情,每一个地方的套种与轮作是不一样的。 他只是想把每一种都试试,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有的地方人力、畜力不足,非要叫人家那么种,累死也干不了。 就像最处的下丘村,没有大牲口,还想轮作?肥供应不上,套种? 里长实际想,摇头:“憨憨,高粱怎样过冬?” “高粱不过冬,先起垄,在垄上种冬小麦,来年开春,再垄沟种高粱,可以种密一点。 等天渐渐暖和,垄沟里的高粱就长起来苗了,把这个苗拔出来移栽到其他地方。 利用冬小麦帮着高粱抵挡高粱蚜,它俩套种,高粱蚜就很少。 然后收完冬小麦,在冬小麦的地方种大豆,让高粱帮大豆抵挡阳光。” 朱闻天把步骤说出来,都是一次次失败被人总结出来的方法。 百姓是最不愿意改变原来耕作模式的,有的人是习惯了,有的人是害怕变了后就绝收。 绝收一季,一家人就可能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