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节 (第2/2页)
百姓皆能如你们一般,你们那衣服漂亮。” “陛下所想定然不远,年年发展,蚕的养殖亦能技术化。 染色和刺绣,有方法,不用人一针一线来绣。 当然如此做的话,比不得手工做出来的,差很多,尤其是单独的图案。 技术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决定国力,而道德和律法是稳定国力的根基。” 里长不提衣服的事情,提起政治的问题。 “标儿和樉儿一路上,宜长便是如此教的吧?可谓是言传身教了。多谢!”朱元璋抱一下拳。 “陛下言重了!”里长躬身回礼。“你俩说呢?”朱元璋又问自己的长子和次子。 “父皇,孩儿能活着到和林,即是证明。”朱标给出回答。 “可不是嘛!咱到了和林天就冷啊!都担心吃的不够,结果冰下捕鱼让咱活了下来。 尤其是蔬菜大棚,提供了新鲜的蔬菜,每天给大家吃,说是当药用也不为过。 其他的是奶制品,补充蛋白质和一部分脂肪。 最后当有了岩盐,牧民们对咱才拥护呢!咱一次次觉得到了绝境的时候,其实就是下丘村拿出个办法的时候。” 朱樉哇啦哇啦说一堆,主要是说给黄里长等人听,让他们知道下丘村如今的地位。 “做点零食给孩子们垫垫肚子,有小的孩子,单独做了饭给吃,困了就睡。” 朱元璋听完儿子说的话,直接转到了这边,之前的已经过去了。 爆米花棒、糖炒栗子、米花糕、芝麻棒等等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堆出来,孩子们瞬间觉得是过年了。 朱元璋手上拿一个糖炒栗子,不剥皮,而是吩咐:“告诉宋子芾和李冠他们,到下丘村,咱明天能过去,今天晚上看收割机夜间作业。” 他想起来便民处了,当时有三个地方有,一个是宣城,一个是当涂,还有一个自然是南京。 那回就是出了用石头子炒栗子的方法,现在整个大明凡是有栗子的地方都知道怎么炒了。 既然来了,自己不可能跑到宣城县的县城见官员,官员必须到自己去的地方。 于是一艘蒸汽机的小船跑了,顺着河就能抵达宣城县。 蒸汽机船离开不到半个时辰,下丘村那边一艘蒸汽机船跑过来,告诉这边,宁国府的官员都跑到下丘村了,说是看秋收。 “白跑一趟!唉!”朱元璋郁闷了。 “父皇,给他们留艘船吧!他们用蒸汽机船走水路更快。”朱棡觉得应该自己发挥了,看,咱多聪明。 “傻呀?他们走陆路需要路过其他的村子,有什么事情能够顺手解决了,走水路绕开自己的辖区村子?” 朱元璋瞪自己的老儿子一眼,那是速度的问题? 朱棡缩缩脖子,跟憨憨一样,露出憨笑的表情,他看一眼憨憨,交流:“还是憨憨你好,傻有时候其实是聪明,至少反应慢,不会说错话。” 朱闻天:“……” 分明是你傻,你为什么要带上我?找心理平衡呢?我不出声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好,既然你露头了,我就有机会了。 “傻,快,说,你,哈!嘿嘿嘿嘿!” “二哥憨憨是骂我不?” “别叫我二哥,我都想骂你。” “长兄!” “老三啊!晚上你想吃什么鱼?咋做的?让憨憨给你做,他手艺好。” “松鼠鱼!憨憨,你给做松鼠鱼呗?不对呀!我刚才要说什么来着?” “傻!嗯!”朱闻天都不想嘿了。 “我……算了。”朱棡智商和情商同时回归,他惹不起下丘村的守村人,他还指望人家帮忙建设封地呢! 第634章 欢笑曾忆战争痛 ‘嗡嗡嗡……’蒸汽机在努力地发着电,整个石臼湖,包括斜对岸的百姓全跑过来等着吃席。 大家看着电灯,又望向远处那两个不知疲惫,始终收大豆的大家伙,有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明天把那个什么耕的机器组装上,帮大家把收完大豆的地给耕好,准备种冬小麦。” 朱元璋见百姓那种吃惊的神色,心中高兴。 大明缺少人口,许多地在那荒着无人耕种,越荒越没人愿意种,越不种的地越不好。 尤其是周围一片地方没有人家,那么就没人跑到那个地方自己盖的房子生活。 现在有了好用的机器,派军队过去都可以,反正不需要大量人手。 “咱们两个村子的人,可算是能歇一歇了。”黄里长也开心,谁愿意弯着腰用镰刀割豆秧?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