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陕北  (第1/3页)
    时间来到了1969年的一月,周晓白和罗芸就要乘坐运送新兵的列车离开北京,远赴岭南。    她们出发的那一天,张维扬并没有到火车站送周晓白。    部队有纪律,士兵是不允许谈恋爱的。    像周晓白这样出身比较好,长得又漂亮的新兵,肯定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而女兵必然会更加注意这些事情。    张维扬担心自己去了车站会被有心人注意到,他不想因为两个人的恋情影响到周晓白的未来前途。    之后,张维扬和李奎勇到学校的”赴陕北插队落户报名处”报了名,过程相当顺利,简单地填写了一张表就完事了。    插队不像征兵,也用不着资格审核之类的手续。    出发的那天,永定门火车站里人头攒动,锣鼓喧天。    一条红色的横幅标语被人悬挂在月台的上方。    车站的喇叭里传来时下最流行的红歌,歌声激昂向上,催人奋进。    插队的学生们每个人的胸前都戴上了一朵大红花,颇有点后世送新兵入伍的样子。    等学生们登车之后,送行的家长们挤在列车的窗口前向自己的孩子含泪告别,想要多看自己的孩子一眼。    这一别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    车站里响起了一阵铃声,列车就要发车了,送行的人群中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声。    列车上的学生们也哭着跟送行的亲友们挥手告别。    在场的众人都陷入了离别的悲痛之中。张维扬的父母也不例外,李母身体又闹病了,因此没来送行。    终于列车徐徐地向前滑动,他们这些年轻人就此踏上了未知的征途。    这个时期的火车速度非常慢,每小时也就能行驶二三十公里,从北京前往SX省会西安这一千多公里的路程,硬是花了三天两夜才抵达西安这座千年古都。    随后是坐上一辆大卡车,将他们这一批人送到插队村所在的榆林地区,然后继续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这么一路折腾下来,等他们到达要插队的白店村的时候,距他们从北京出发已经过去五天了。    入陕之后一路行来,众人看到的常常是风沙漫天的景象,搭配上冬天的肃杀气氛,显得格外的荒凉。    1969年的关中地区,早已经不是秦汉时期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根据五十年代的国家普查资料显示,SX省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3.7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7%,这也基本就是SX省历史上的水土流失之最。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地区采取了护林、育林、营林等多种水土保持措施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情况才略有好转。    但是在去白店村的路上,张维扬等人并没有感受到水土流失好转的迹象。    反而是被大风吹了个劈头盖脸,一行十个知青的身上都落了一层厚厚的黄土。    当然这也与白店村的周边自然环境有关。    白店村地处绥德县和靖边县两地的中间,无定河和大理河的一条支流在此交汇。    北边就是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中国的四大沙地之一。    在经过一代又一代共和国治沙人的努力后,2022年的时候这片沙漠已经即将消失,可以说是人民力量的体现。    不过当时间回到1969年,毛乌素沙漠依然是榆林地区的心头大患。榆林市郊的半公里以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可见此时的毛乌素沙漠对榆林地区的危害之大。    张维扬他们这组插队的学生一共三男七女,分别来自北京地区不同的学校,彼此之间互不相识。十个人中,只有张维扬和李奎勇是搭伴来的。    坐在白店村派来接他们的驴车上,一众学生们都陷入了沉默,显然这一路走来的所见环境和预想中的差距有些大,肉眼可见的艰苦生活环境让大部分人都有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