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作家啊  (第2/2页)
18路公交车六点就没车了。”    “啊!”    王宗翰发出了一声遗憾的感叹,“那时间来不及了,要不还是等休息再出去吧。”    D校这片儿地方有点偏,就一辆18路公交车,要是没了公交车出门是很不方便的。    “食堂五点半就开饭了。”小井提醒了一句。    “那还是在食堂吃吧,就当认识新同学了。”郭玉稻难得说了一句。    “只能这样了。”    几人原路返回,还有将近一个小时才吃饭,林为民提议了一句,去别的宿舍看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他们这一期学员总共34人,有男有女,男多女少,女生就一个宿舍,男生的宿舍多,有七个。    距离开学还有两天时间,同学们来了大半,除了有一个宿舍空着的,剩下的宿舍全都有人。    几人走了一圈,他算是跟大部分同学混了个脸熟。    来自冀北沉默寡言的贾大三,土生土长的燕京人瞿晓伟,军旅作家李战恒,跟王宗翰一样来自吉春的王世梅,还在上大学的女生王小英……    二十多个同学,来自祖国大地的五湖四海,行业也是五花八门,总体是比较体面的。    像林为民这种没爹没娘,还在农村插队的几乎没有。    走了这么一大圈,这小子应该是这期进修班里最年轻的作家了。大家听了林为民的情况,心中充满了唏嘘。    “唉,为民这孩子,不容易啊!”郭玉稻难得感叹了一句。    他们几人都是四五十岁的年纪,看林为民如同看自己的孩子一般,这样的经历如何能不让人心疼呢?    在大家忙着感叹林为民的年轻有为和可怜身世的时候他也没闲着,正忙着数星星呢。    “古桦,这个知道,《芙蓉镇》。王安仪,《长恨歌》。铁|凝,《大浴女》,人家后来还成做鞋首领了呢。”    这一期三十多个学员,能数得上名字和作品的,貌似就这三人。剩下的人当中,有不少耳熟,但作品却没太听过,比如张抗美、贾大三、韩世山。    看着不起眼,但跟后世各大表演院校毕业生的成才比例相比,已经是非常高的了。    在宿舍串了一会儿门,眼看着时间快到五点半了,林为民扯着嗓子就开始喊:“兄弟姐妹们,到饭点儿了,去干饭啊!”    宿舍里的同学们纷纷露头。    张抗美是女同学里年纪最大的,今年三十岁,刚才聊天的时候林为民才知道,她以前也在龙江省插过队。    她打趣道:“为民这个‘干’字用的好,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    “那是!我们干饭人必须要有这种气势,吃饱了才能有精气神干好革命工作嘛!”林为民嘻嘻哈哈的回了一句。    出了宿舍门的大家哈哈大笑,吃饭就是吃饭,“干饭”这个说法他们还是第一次听闻,只觉得非常新鲜,而且描绘的极为生动,一瞬间就能让人脑海中产生画面。    大家伙二十多号人说说笑笑的朝着食堂走去。    王安仪落在后面,她还在咀嚼着林为民说的“干饭”两个字,只觉得这两个字用的实在是精巧,如果是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决计说不出这样妙语的。    她心中再次对林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才在宿舍串门聊天的时候,说起他写的小说好像是叫《一分钱的事》,有机会一定要拜读一下。    zWWx.org坐望敬亭的1980我的文艺时代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