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十章 在绝望中聊以** (第3/4页)
惜这个世界没有天朝。 所以随便算算账,大家都挺绝望的,貌似G星人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毕竟只要稍微动用些灾难级武器,就能大大的削减人类一方的战争潜力。 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什么相持阶段,缺乏足够安稳的后方,拿什么相持? 而偏偏制轨权的争夺是全球范围性的,没有任何一处不在敌人的攻击范围内。这就真悲催,一波波的全球轰炸,都不需要洗地,就照着你人口聚集的地方炸,人类都分摊开,钻林子的钻林子,钻山沟的钻山沟,生产体系就没人搞了,而且这种四处乱转,会导致破坏性的消耗,以及因为大多数城市人并不能适应荒野生存而大量的病倒和死亡,然后紧跟着就是瘟疫。 所以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是相当恐怖的,不能聚集的人类根本无法阻止有效的生产建设,单纯的消耗,并且缺乏足够的生存物品,会飞速消耗人口。 届时仅靠国家储备的那些?怕是不太够。 各国都说说是我们为了应对核战有准备。但实际上准备到什么程度,都心理有逼数,这里的边的说道太多了。真实情况也远不像统计数据那么乐观。 那么咋办呢? 从现在开始就开始组织这方面的演练?并且挑选人口,为种族延续做准备? 看来差不多真的可以展开了,再不搞就来不及了。 不过只要一搞,全球肯定会先乱一波。 所以得做好乱世用重典的准备。 总之自从确认G星人100多支太空舰队已经在路上,各国就真的开始忙碌了。这次是肯定不能捂盖子了,因为根本没什么把握,到时候大家都没准备,那么就可以开启灭国倒计时了。 要说瑞典人的素质确实不错,在国民获得通知,确认这次是种族生死存亡危机后,赵文睿以优质铁矿为主的资源需求仍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这或许有联盟背后出力吧。 尽管他表现的很消极,但联盟是把他当个强力单位仰仗的,保障他这边的需求,让他能按计划发展,估计是政治任务。 实际上到了这个阶段,他的需求已经相对单一,但量确实是上来了。因为规模在不断增大。 更多的正三角工业大厦拔地而起的同时,地底的拓展建设,规模更是宏大。 不久之后,也就是赵文睿降临这个世界第七个月,造型有些萌胖的运载飞船就出现在工业大厦打开的顶层。 它是缓慢上浮的,并且在离开工业大厦的范畴后,开始展开,有些像是吹气球,但更规律和秩序,从顶层向周边扩展一圈圈的,非常有美感。 这些看起来有些飘,让人联想到氦气飞艇的大胖子,其实是以金属为主,而其关键设备之一,就是矢量控制装置,也就是俗语说的反重力。 它携带者上万吨的物资,利用反重力以并不算快的速度垂直爬升,然后在一定高度,开启等离子推进器,冲出重力井。 这玩意当然没有跃迁引擎,它就是个短途送货的,没有必要装那个。而且第一秩序现在的工业等级,也生产不了跃迁引擎。 这时候,第一秩序已经有三座工业大厦,每天都会生产三艘运载飞船,而运载飞船送货到位后,则会返回。 十天后便有三十艘运载飞船,一刻不停的上上下下运送物资。 在环地高轨道,一个大型星港,以一天一变样的速度在建成。 而从第十一天开始,三座工业大厦就开始发射另外一种舰船,它们是类似拖车头一般的舰船,是简版的拖曳舰,它们能在太空中拖曳庞大的标准集装箱体系,这些集装箱锁在金属构架体系中,拖曳舰就拖这个额金属构架。 它们自身想要突破大气层去太空太费力了,因为它们没有反重力,也无需那玩意。所以运输舰会帮它们一把,带它们出重力井,然后就开始自行遨游。 拖曳舰的作用,是将物资从星港拖往地月之间的1号拉格朗日点。在那里会建立深空殖民卫星城,前期不会住多少人,而是成为太空工业的基地,以冶金为主,为造舰的舰壳做准备。 这个时候,第一秩序的工业产能就体现出来了,三十艘运载飞船,日夜不停的穿梭于大气层内外,而其每次的单船运货量都过万吨,但第一秩序的制造速度,却能跟得上其运输,总是有足够的货。 联盟轻易的就算出,以瑞典现在的资源供应物流量,根本没法满足第一秩序工业群现在的制造速度。所以工业群的原料,主要并不依赖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