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赔钱!赔钱! (第1/2页)
轩亲王口若悬河的说了这么多,做下属的,再沉默不语,就不合适了。 “请教王爷,”文祥试探着问道,“这条铁路,是否由‘石太线’西延而去?” “是啊,”关卓凡说道,“由太原南下西安,由西安折而西北至兰州,穿过河西走廊,由哈密入新疆,最后抵达乌鲁木齐——嗯,暂且称其为‘京乌线’吧。” 跟咱们想的是一样的。 “请王爷的示,”文祥还是试探的口气,“既要修筑‘京乌线’,那么,‘两纵两横’的规划,是否要……嗯,做些调整?” 曹毓瑛、许庚身、郭嵩焘都竖起了耳朵。 “这个嘛,”关卓凡沉吟了一下,“略作调整吧——主要是‘石太线’的工程,嗯,要加快些了。” 略作调整——四位大军机,无一不将之理解为之前担心的“轩亲王改了主意,管他‘几纵几横’,统统都先搁了下来,把所有的力气,全放在这条‘京乌线’上”。 这怎么行? 几位大军机相互以目:这件事情,我们不能阿附,要劝谏!.ZWwx.ORG 第一个说话的是郭嵩焘,“王爷,我以为,此事恐怕有些不妥。” 话说的很率直嘛。 “哦?”轩亲王面色如常,“哪里不妥呢?” “‘两纵两横’的资金,”郭嵩焘说道,“除了咱们自己的财政,大部分来自鬻售国债所得——” 顿了顿,“销售国债的时候,咱们可是黑纸白字的承诺过,这些钱,大致将用在什么地方——主要是‘两纵两横’的铁路网。” “如果将这些钱挪到‘京乌线’上头,我怕——” 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买家会不大乐意!咱们的国债的价格,会有所波动;还有,发行‘二期国债’的时候,也会……有所滞碍。” 同样是铁路,为什么修“两纵两横”,买家就乐意,修“京乌线”,买家就不乐意呢? 让我们来看看“两纵两横”都是些什么性质的铁路。 “两纵”的“京沪线”、“京汉线”,经过的,是中国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两横”的“石太线”,为晋煤外运之关键,煤炭为工业之血脉,在中国大办洋务、各种工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的大背景下,这条铁路,简直就是中国的一条“输血管”了。 “京奉线”则为东北发开之关键,谁都晓得,东北目下虽然荒凉,可是,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充分开发之后,必是一等一的繁庶之地。 就是说,“两纵两横”,在经济上,每一条,都是有充分的回报保证的。 “京乌线”呢? 西北贫瘠,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京乌线”直接的经济回报,较之于天文数字的建造成本,基本上是不成比例的。在这段时间内,“京乌线”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上头,其他方面的价值,譬如,促进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神马的,是间接体现的,未必能直接反应于“京乌线”的营收。 可是,政治、军事——这些不关普通投资者的事情呀。 因此,如果关卓凡把国债销售所得,自“两纵两横”移于“京乌线”,国债的买家们——不论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会怀疑,到期之后,中国政府是否有足够的兑现的能力? “筠仙说的都对,”关卓凡微微一笑,“可是,我怎么会去动‘两纵两横’的资金?” 啊? “各位是误会了!”关卓凡说道,“我说的‘略做调整’,只是加快‘石太线’的工程进度——‘石太线’为‘京乌线’之东段,‘石太线’修成了,才谈得上西延,才谈得上‘京乌线’嘛!” 顿了一顿,加重了语气,“‘两纵两横’,不论那一条线路,都一两银子不少,一天工期不拖!” 啊? 几个大军机,大出意料。 同时,也糊涂了,轩亲王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念头转了几转,文祥以为自己想明白了: “王爷,‘两纵两横’的总造价,预估在五千万至六千万两白银之间;‘石太线’为‘京乌线’之东段,造价已经包含在‘两纵两横’之内了,不过,我想,即便不计‘石太线’,‘京乌线’之造价,较之‘两纵两横’之总造价,恐怕亦不遑多让!” “是,”关卓凡点了点头,“‘京乌线’工程之艰难,远在‘两纵两横’之上。” “既如此——”文祥不由自主的微微压低了声音,“五、六千万两的银子,如此大的一笔钱,这个……借,恐怕不大容易吧?” 在文祥看来,国债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第一期的国债,尚未到期,没有什么理由,在这个时候,急匆匆的发售第二期国债;就算硬着头皮发售,也多半不会好卖——能有多少人愿意买“京乌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