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主题曲 (第2/2页)
首歌,确实最适合用来给整部电影收尾,而且最好是再进行重编重录,缩减前奏、快速进唱。” 李牧说:“这个你到时候可以跟斯皮尔伯格沟通一下,我相信你在音乐上的天赋。” 杜薇轻轻一笑,说:“那我就试着跟导演提一下。” 李牧脑海中反复思索着合适的歌曲,这时候,开车的王元朗开口道:“李总,现在是七点21分,我们五分钟后能到现场,到时候车会稍微在场外等几分钟,宁导那边安排我们七点半的时候准时开进去,到时候车直接停在红毯尽头,您先下车,然后再搀扶杜小姐下车。” “好的。”李牧点了点头,顺手拿起手机看了一眼,屏幕上显示着19:21的字样。 忽然间,他脑子里闪过一丝灵感,一段旋律立刻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当即,他兴奋的拍了拍手,对杜薇说:“小薇,回头告诉斯皮尔伯格,就说片尾曲我建议他用PinkFloyd那首《Wish-You-Were-Here》,至于主题曲我来解决,而且肯定是一首英文的反战歌曲,让他不用操心了。” 杜薇惊讶的问:“李牧哥哥,你难道要自己写吗?” 李牧轻轻点了点头:“我自己写。” 杜薇急忙追问:“你现在这么忙,还有时间写歌吗?” 李牧笑道:“时间挤挤还是有的,再说,电影离杀青还有段时间,后期也要做一段时间,这么长时间写一首歌,足够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李牧心里早就已经有了选择。 他想把Green-Day的《21Guns》拿出来,而且还是让把这首歌给杜薇来唱。 对一支朋克乐队来说,《21Guns》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深度歌曲,不再是清一色的强力和弦以及对社会的各种抱怨,而是发自肺腑的、对停止战争的呼吁。 李牧很喜欢《21Guns》这首歌的旋律,也很喜欢他的后半篇歌词,唯一让他觉得不太与《飞虎队》贴切的,是它的歌词: Do-you-know-what's-worth-fighting-for When-it's-not-worth-dying-for Does-it-take-your-breath-away And-you-feel-yourself-suffocating 这两句歌词翻译过来,大概含义是: “你是否知道你为何而战斗? 当这一切不值得你为它付出生命的时候, 它是否带走了你的呼吸? 你是否感觉到自己快要窒息?” 后续的歌词翻译过来还有: “痛苦和荣耀是否同样重要? 你是否在寻找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 有没有人刺穿了你的胸膛? 你只剩下残骸……” Green-Day的出发点是全面反战,也就是一棒子否定所有的战争。 说起来,这种做法确实有些草率,因为许多战争本身就是绝对正义的战争,对这样的战争,永远都不可否定。 就像二战中拼死抵抗日本侵略的华夏; 就像二战中全力御敌的苏联; 就像决不投降的英国,以及最后率军在诺曼底登陆的美国; 对这些国家来说,战争本身可以否定,但他们参与战争的意义绝不能被否定。 而Green-Day之所以会写出这样的歌曲,李牧分析这可能跟美国人在二战之后很少打正义战争有关,二战之后美国打的每一场战争都没有足够的法理支撑,有些甚至摆明了就是侵略,尤其越战,美国人自己脸上都觉得没光,整日反思越战给本国带来的巨大伤害。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美国的年青一代确实容易对所有战争持全面否定的态度。 但是这明显与李牧想要在《飞虎队》里向全世界传递的价值观不符。 因为无论是华夏人民,还是美国飞虎队,在二战的时候打的都是绝对正义的战争,对正义的一方来说,他们值得赞颂千篇! 于是,李牧在脑海中构思,一定要将歌词大概改一下。 改成: “你一直都知道自己为何而战斗。 为了满目疮痍的祖国、更为了世界的和平。 即便它带走了你的呼吸, 你也从不曾为此而感到后悔。 在你眼中,祖国比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要, 当战火来临,你从未想过要找一个地方躲藏, 你为了这寸土地抛洒热血, 纵使只剩残骸。 21声礼炮, 向你致以最高的敬意; 21声礼炮, 你用生命换取了世界的和平! 21声礼炮, 世界永远不会将你遗忘。 21声礼炮, 你将在礼炮中永生……”公子不歌的重生完美时代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