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兄弟情深?  (第2/4页)
己这个兄弟的所作所为,他也有所耳闻。想要劝说,但梁高祖都如此纵容,他这个做兄长的说话自然也不怎么好使。    但此时看到一场大战之后,这个幼弟似乎有改过自新的趋势,秦王自然也很高兴。    平定刘武周之后,梁高祖大喜,给兄弟二人都重重封赏。    果然如李鸿运所料,他其实不需要像秦王一样去啃那些硬仗。    真实的齐王要么是最佳第六人,要么就是混子,就这样还能一路封赏、权势不断膨胀,更何况此时他打出了一个正常领袖该有的水平。    于是,李鸿运跟秦王通了通气,又给梁高祖上奏说自己想要随军出征,很快得到应允。    显然经此一战,梁高祖也惊喜地发现年幼的齐王似乎也是个军事奇才。    梁高祖扶持宗室向来是不遗余力,对自己的儿子更是丝毫没有“赏罚分明”的概念。    犯了错基本不罚,有了功更是毫无限度地赏赐。    显然,梁高祖也希望齐王和秦王各领一支兵马、分别立下战功。    军功不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到时候他和太子也更好平衡朝中实力,不至于让秦王一人独大。    按照梁高祖的谋划,必然是倾向于让齐王逐渐独立领兵的,但紧张的局势终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因为短短五个月之后,梁军就要倾全国之兵去打王世充。    这一战,从武德三年七月一直打到武德四年六月,而王世充顶不住了被迫向窦建德求援后,就是李鸿运所熟知的虎牢关之战。    ……    不久之后,李鸿运再度来到虎牢关前。    只不过这次再来虎牢关,他的感慨良多。    上次他扮演窦建德,在这里击败了秦王、打退了梁军,成功进兵虎牢关。    当然,靠的是未卜先知、在自家大营摆车阵的计谋。    而现在,他扮演齐王,要和秦王一起并肩作战了。    在征讨王世充的过程中,李鸿运扮演的齐王已经屡立战功,刷了很强的存在感。    秉持着“秦王在哪我在哪”的理念,李鸿运跟着秦王一起勘察敌情,也经历了不少恶战。    秦王率轻骑兵侦查,被王世充的骑兵包围,秦王让手下人先行归营,独自一人殿后。    等到单雄信率数百骑兵追来的时候,秦王左右开弓,敌人无不应弦而倒。    而李鸿运则是跟着秦王一起张弓搭箭,应弦而倒者再翻倍。    等到窦建德来救援王世充的时候,李鸿运和秦王一起拍板,力排众议,决定前往虎牢关防守窦建德。    而这次,秦王没有再留他围攻洛阳,而是将他带在了身边。    之前留齐王围攻洛阳,主要还是因为齐王没啥用,带在身边估计也是拖后腿的。    王世充已经被打成了惊弓之鸟,根本就不敢出城,而梁军其实也打不下洛阳。所以齐王在那坐镇,性质跟吉祥物相似。    而这次,秦王已经意识到了齐王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所以就带在身边。    虎牢关之战,再度上演。    秦王又是带着精锐骑兵亲自侦查,像往常一样不断地将为数不多的骑兵安置在沿途各处。    等到了窦建德营前,只剩下秦王、齐王、尉迟敬德等数人。    窦建德的士兵看到这零星的几个梁军,只认为他们是来侦查的游骑,所以并未在意。    但秦王直接大喊道:“我秦王也!”    对敌方大营全体士兵发动了嘲讽技能。    而李鸿运也非常适时地大喊一声:“我齐王也!”    嘲讽效果翻倍。    窦建德的骑兵果然出来追击,而结果自然是被秦王和齐王一起放风筝,尉迟敬德牢牢地拉住仇恨,一直引着窦建德的骑兵来到伏兵之地,杀得对方大败。    秦王不由得哈哈大笑,对尉迟敬德说道:“我兄弟二人持弓失,公持槊相随,虽百万众奈我何!”    李鸿运激动得表示:秦王说得对!    对峙了二十多天后,秦王再度按照原定的历史轨迹出击,一战直接捅穿了窦建德的中军大营,将他擒获。    虎牢关之战,再次一战擒双王,秦王和齐王两人都因为军功而大获赏赐。    不过李鸿运也没有满足于此,他又上疏梁高祖,要求自己去镇守河北。    这个要求对梁高祖而言,是正中下怀。    太子在长安,不能动;秦王在一战擒双王之后,已经是天策上将、封无可封,梁高祖已经更倾向于让他留在长安。    一方面是让他不要再立军功,将收尾的军功分给太子等人摘桃子,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任何地方有叛乱都可以立刻用万金油秦王去平定。    而齐王既然在之前的战争中同样表现出色,镇守齐地和河北之地,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等到河北之地以后,李鸿运首先找到了已经回家务农的刘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