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章 郑国与宋国的摩擦 (第1/2页)
东野西伯对着天子好奇的询问道, “王上,郑国国君姬悟生这些日子一直在与宋国发生摩擦,是王上的意思吗?” 周建国点了点头,随后表示道, “是寡人的意思。” 宋国也算是一个中等偏上的诸侯国,这些年在天下形势的改变中也是走向了天子化的变革。 因为宋国都是殷商人的后代,所以他们在这天下变革的浪潮中,变革的也是相当彻底。 宋国在春秋时期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宋国是殷商人的后代。 所以宋国上下也是比较团结的,而且一直对以周天子为首的周人联盟比较忌惮的。 之前的宋国是执行周礼执行的最到位,最严格的。 正常历史线上,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就是宋襄公了。 因为宋国在与楚国大战的时候,宋国已经列阵好了,但是楚国大军还在渡河。 宋国的大臣就建议宋襄公趁楚军渡过一半的时候,袭击楚国大军,楚国必然大败。 但是被宋襄公给拒绝了,宋襄公不想趁人之危,觉得此举有违周礼,不是明君所为。 所以等到楚国大军完全渡过河,列好阵以后,两军才交战。 导致宋军大败,宋襄公还身负重伤,很快就去世了。 宋襄公的这个行为被我们后世嘲笑了几千年。 其实站在后人的角度嘲笑宋襄公的行为是非常合理的,宋襄公为了保持仁义,葬送了无数将士的生命。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宋襄公为什么非要扛着‘仁义’的大旗?严格遵守周礼?这个时候天子已经东迁了,周王室已经衰落了呀。 宋襄公身为一国之君,真的就这么蠢吗?为了遵守周礼,展现仁义连战争的胜负都不在乎? 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宋国本就是殷商人的后裔,他们被周人联盟的诸侯国环伺着。 虽然在正常的历史线上,天子东迁,周王室衰落了,但是晋国跳出来扛住了匡扶天下的大旗。 此时天下的诸侯国还是在表面上维持那套周礼。 周礼,本就是一套规则。 而宋国的殷商后裔,他们为了生存下去,自然是比周人联盟里面任何一个诸侯国还要遵守周礼。 不然宋国就有可能被周人联盟群起而攻之。 所以宋襄公哪怕面对可能被楚国击败的风险,也不敢打破周礼,在楚国大军渡河的时候袭击楚国。 因为为了维护周礼,输了一场战役,宋国是亡不了国的,其他周人联盟肯定会跳出来遏制楚国。 但是如果宋国带头打破周礼,不讲武德,违背仁义,那么宋国就很难在周人联盟里面混下去了。 所以宋襄公有宋襄公的难处,只是后人并没有站在宋国人的角度,当时的天下形势去思考这个问题。 只是单纯的通过战场的得失来评判宋襄公,这个对宋襄公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 宋襄公表面上是在遵守周礼,维护仁义,实际上是为了让他们殷商人的后代在周人联盟里面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 此时的周礼就跟后世西方的意识形态是一样的。 西方人可以搞双重标准,但是非西方的国家一旦搞双重标准就会被西方国家集体打压。 这就是宋国在春秋历史上面临的尴尬境地,说白了就是因为宋国是殷商人的诸侯国,他们在周人联盟里面必须小心谨慎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