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周做天子_第1092章 人才培养的设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92章 人才培养的设计 (第1/2页)

    周建国与唐杰大夫谈了一个通宵。

    大概了解了现在天下的各个大致学派情况。

    对于周建国而言,周建国现在既要与庆克争思想潮流的话语权,还有争科技方面的话语权。

    周建国准备成立一个王室科技学宫,直接设立在王都。

    只招收纯类似于后世的理工科的老师人才与学子。

    周建国要建立一套完善了科技体系的学宫,让科技不再被人嘲笑成奇技淫巧。

    华夏古代不是没有科学,而是统治者不重视科学,这的确也是大一统王朝造成的弊端。

    周建国要彻底进行改正。

    给拥有理论科学的贤才们提供名利,这样一来天下学子们必然会趋之若鹜的开始学习。

    当科学人才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可以孕育出一定的科技。

    一定的科技,也就可以推动着一定生产力的发展。

    那样一来,有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以后,自己脑海里未来的一些简单科技就可以在这里复原。

    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火铳都迟迟搞不定。

    虽然火铳可不是什么高科技产物,但是也涉及了不少简单的科技技术。

    周建国要的是将技术系统化,而不是师父带徒弟那种匠人经验。

    这种匠人经验非常容易断代。

    华夏古代断代掉的超前技术太多。

    周建国也在这一夜与唐杰大夫探讨了自己要建立科技学宫,而且要设在王都。

    这让唐杰大夫万万没有想到,天子对人才的重视,不单单要治国之才。

    天子还非常看重这种类型的人才,因为在唐杰大夫看来,这些学派研究的东西好像跟治国之道没什么关系。

    唐杰大夫的观点,也可以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共识了。

    但是天子对这方面人才的重视,也让唐杰大夫对这类型的人才有了重新认识。

    其实科技的发展与治国息息相关。

    因为无论哪个帝国最后陷入崩溃的时候,并不是表面上的国君无能,奸臣当道。

    最重要的原因都是因为底层民众活不下去了,也就是说经济崩溃了,导致民生凋敝。

    这个时候国君无能,奸臣当道才会显得是罪魁祸首。

    如果科技带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一直在提升,民众的财富也一直在增加。

    就算在位的是昏君与奸臣,老百姓也不会太关心。

    这个在历史上也是被验证过无数次的。

    也就是说,只要经济在发展,一切社会矛盾都可以被忽略。

    只要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哪怕你是明君也避免不了亡国。

    唐杰大夫看不懂这一点,并不是唐杰大夫不够聪慧。

    而是因为这条经验是后人在无数次的历史循环里总结出来的。

    所以科技的发展,会提高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财富必然增加。

    经济好,就一切都会好。

    “王上,天都亮了,王上你还是休息吧?”唐杰大夫关心的询问道。

    此时周建国精神亢奋,因为他之前是想过培养科技人才,但是没有思路。

    现在没有想到,类似墨家的学派,没想到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

    周建国哪里还睡得着?

    “卿士累了吧?要不卿士回去休息吧。这些日子辛苦卿士了。”周建国对着唐杰大夫说道。

    随后自己又拿起笔,开始写书信。

    周建国是要给东野西伯与南宫信一分别写信。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