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节 (第4/4页)
必须架设跨海电报线路。 基于这样的硬性需求,电报总局那边一边在本土大规模铺设电报线路,一方面也开始探讨架设跨海电报的可行性,并调拨资金和相关技术进行合作,进行技术研发。 同时帝国皇帝罗志学,在肯定了电报总局研发海底电缆技术的同时,也指示了皇家理工学院那边,展开无线电报的技术研究。 作为一个后世人,罗志学可是很清楚在电报时代里,无线电报技术才是真正解决远距离跨海通讯的终极解决方案。 虽然现在技术还差的挺远的,但是正是因为技术差,所以才要提前指点那些电磁专家们进行专项研究,要不然不给提示,不给扶持,让科学和工业界随着既定步调慢慢的搞,等水到渠成的话……保不齐等他死了无线电报都还没搞出来呢。 因此罗志学直接提示了皇家理工学院的电报项目组,该开始搞无线电报了,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罗志学估摸着,按照现在的技术底子,哪怕慢一些,但是十年八年也应该能够初步搞出来了,到时候正好和有线电报网络一起组成覆盖全球的电报网络。 第966章 线膛枪泄露案 当时间顺利进入到承顺四十三年后,大楚帝国内部的发展稳定而持续,受益于欧洲市场,西亚市场的开放,大量的大楚帝国工业商品持续不断的涌入西亚和欧洲地区。 这些工业商品的大量出口,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大楚帝国国内的工商业发展,当然了,带动的幅度并不大,毕竟欧洲以及西亚地区一共也就一亿多人口而已,而且这些人口基础虽然不小,然而消费能力却是不咋地,因此市场规模并不算大。 大楚帝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更多的还是依靠内部的庞大的需求。 海内外六亿多人口的大楚帝国,不仅仅工业商品出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工业商品消费市场。 以核心的钢铁,煤炭这两项大宗商品的消费来说,首先是大楚帝国持续不断的大规模铁路建设,轮船建造,城市化建设,每一年都会吞噬海量的钢材产品。 然后是居民做饭取暖生活用煤、工业生产蒸汽机里所需要的工业燃煤,炼钢所需要的煤炭,轮船以及火车的动力燃煤,这三大项并且的需求是极其海量的,并且需求还越来越大。 受到巨大的需求刺激,大楚帝国的钢铁以及煤炭产业,每年都保持着比较高的速度增长。 而相对应的出口市场,包括大楚帝国控制施行统治的殖民地,土著控制的经济殖民地等地市场,其需求的钢铁和煤炭是极少的。 大楚帝国的工业商品在这些殖民地的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国防产品以及民用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工具,生活消费品为主。 如滑膛武器装备,弹药,冷兵器,军用帐篷,被服,医疗用品。 如铁制农具,工具,厨具等。 如棉织品,毛织品,丝织品,橡胶制品,家具,纸张,罐头、食盐、味精等等。 还有茶叶、咖啡、可可、香料、糖等传统经济农作物的加工产品。 同时大楚帝国也从欧洲,西亚等地区里进口小麦、皮毛、羊毛、棉花、冷冻肉食以及各类初级经济作物,矿产等。 看似大楚帝国的进出口贸易种类比较多,但实际上受限于当地产出以及消费能力,进出口的数额并不算太大。 至少和帝国本土的内部经济对比起来,撑死了也就那么几个百分点而已。 当代的大楚帝国的经济体系,和历史上,以及原时空里的任何一个工业国家都不一样。 大楚帝国的经济体系,严格上来说是一种内循环经济体系……虽然有殖民地,但是殖民地所贡献的经济比重非常小,影响不了帝国经济的大局。 夸张一点说,那怕是瞬间失去了所有殖民地,其实对大楚帝国的经济也没啥太大的影响。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