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第83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35节 (第3/3页)

虑,最大的提升作战性能,成本反倒是其次。

    但是大楚帝国,没有对手,一个都没有!

    所以大楚帝国海军设计战舰,成本以及性价比是第一考虑因素。

    要不然的话,万吨战列舰分分钟就给你搞出来了,根本不至于新一代的金陵号,都开工两年多了,船体都还没有建成。

    海军拨款磨磨蹭蹭,造船厂以及配套厂商没钱自然也不积极施工。

    乐观估计,金陵号战列舰恐怕要到承顺四十年才能进入海军现役。

    而考虑到这种万吨巨舰的巨大维护,航行成本,这玩意建成服役后大概率也是个码头博物馆!

    不说别的,光是出海训练一趟烧的煤炭,用的弹药,都够海军心痛好久了。

    而且新船用了太多新技术,肯定故障很多,这玩意开出去要是出点问题,比如动力趴窝了,到时候海军高层都得傻眼。

    还不如在码头老老实实待着当个码头博物馆呢!

    第874章 奇葩的军事建设

    尽管庆阳级护卫舰的火力无法让海军高层派来的观察军官们满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这并不是庆阳级护卫舰弱小,而是海军高层的野心太大了,竟然妄想用区区原本定位于打杂用的护卫舰来取代部分巡洋舰的作战效能。

    而且还是对舰炮口径要求极高的对陆炮击。

    对陆炮击作战的话,口径就是正义,装药就是真理!

    口径不小,炮弹装药量太小,其他什么射速、射程、精度这些都是空中楼阁。

    打的快打的中,但是打中了也没啥效果又有什么用?

    要不然的话,大楚帝国海军为什么不使用更廉价,射速更快的小口径舰炮执行对陆炮击作战呢。

    比如七十五毫米舰炮甚至更小口径的五十五毫米的舰炮,因为火炮小,射速还更快的。

    但是这些火炮对付敌人的船只挺好用的,用来对付岸上的有生力量也还凑合,但是想要对付陆地上的坚固工事就不够看了。

    也别以为十七世纪的土著们不会修工事,人家也会修城堡以及各种防御工事的,比如棱堡这东西对火炮的防御能力还是挺不错的。

    此外大楚帝国崛起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而是足足三十几年时间了,和欧洲殖民者的密集交流也有二十多年了,欧洲国家早早就知道了楚军的榴弹厉害,十几二十年前葡萄牙人以及荷兰人就知道通过挖战壕,构筑防炮工事用来抵抗楚军的榴弹。

    同时这些欧洲人自己也是逐渐使用比较原始的榴弹,也就是早期的那种火绳引信的开花弹,用超短身管的臼炮进行发射,就和统一战争时期的楚军一样。

    这种臼炮开始在欧洲出现并大规模装备后,也促使了欧洲国家在防御工事上的修筑上,开始注重防榴弹炮击。

    这二十几年过去了,欧洲人在防炮工事上是已经大有进步……虽然说防御工事还是不咋地,但是一些防御重点区域,比如岸防炮台,堡垒这些战略地方,抵抗小口径的榴弹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要想一炮敲掉一个堡垒,几轮炮击就彻底打残一个岸防炮台,还是需要大口径的火炮。

    这也是庆阳级护卫舰在炮击丹吉尔岸防炮台的时候,表现不佳的缘故……原因很简单,发射榴弹的话,因为口径太小,装药量不够,爆炸威力不足,难以直接依靠爆炸冲击波摧毁这些坚固工事。

    而发射半穿甲弹的话,人家西班牙人也不傻啊,这些岸防炮台的正面都非常厚实,普遍是外层石墙,内层土层的结构,用来抵抗实心圆球炮弹效果很小,同时用来抵抗楚军的半穿甲其实效果也凑合,至少小口径的半穿甲就打不穿……

    最关键的是,就算勉强打穿了,但是小口径的半穿甲,装药量少的可怜,打进去后爆炸也没啥威力。

    石泉号护卫舰动用120毫米45二十五倍后装线膛炮,对着坚固的岸防炮台打了几轮后,观察军官很不满意……尤其是和隔壁的琼州号巡洋舰所发射的150毫米炮弹比起来,差距太大了。

    怎么说呢,效果不是没有,实际上有,并且也挺好的,一炮干不掉就是打多几炮的事而已。

    但是这距离海军高层的期望还是比较大……海军高层是想要120毫米舰炮挑大梁,但是这个世界这么好的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