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章 噩耗  (第2/2页)
了七八斤。    而在金銮宝殿上坐着的顺治小皇帝比他的母亲还要暴躁。    就这么十几天的功夫,被顺治小皇帝所杖毙的小太监就有四五名。    以前,顺治皇帝旁边身旁伺候着的太监,都是肥缺中的肥缺。    可是现在许多的太监已经开始走门路,想要调离到别的地方去。    毕竟银子和权势虽然好,但是也得有小命来享用呀,没有命,一切都是空谈。    “你们倒是说话呀?以前的时候一个个慷慨激昂,怎么现在都成哑巴了。”整个太和殿中,只有小皇帝的声音不停的回绕。    可是下边的文武大臣、王公贵族现在一个个都把头缩了起来,真害怕坐在上边的两位至尊看到他们。    帘子后边的布木布泰叹了口气。    “皇帝,稍安勿躁。”    小皇帝听到母亲的声音,终于是平静了一些,重新做回了宝座之上。.    接着帘子后边再次传来了皇太后的声音。    “范文程,你是三朝老臣,文官之首,你有什么话说。”    范文程颤颤巍巍的从队伍的前列出来,之后跪倒在大殿之上。    “回皇太后、皇上,以微臣来看,多罗郡王岳乐恐怕真的遭了难了,请皇上皇太后早做打算。”    “让我们做打算,你倒是出个主意呀?”小皇帝顺治迫不及待的说道。    范文程低下了头,然后轻轻的说道:“以目前来看,失去辽东乃是不可逆转的了。当务之急,应该在宁远山海关一线布置重兵,以防逆贼刘海南下。”    说完之后,范文程便跪在那里不再说话了。    布木布泰眼睛直跳,范文程的办法完全就和当年崇祯皇帝防备他们大清一样。    这样的防守太被动了,随时都有可能被敌方破关而入,然后一阵的劫掠。    想到了入关劫掠,布木布泰又想到前年的时候,刘海带着大军破了古北口而入。    那个时候要不是洪承畴领兵来援,再加上岳乐袭击刘海的后方,她还不知道那场仗该怎么收场呢。    难道从今以后,她就要日夜提心吊胆,害怕刘海入关吗?    就在这时,镶黄旗大臣胡贡明站了出来。    这位胡贡明可不是普通的人物,在皇太极当政的时候,他颇得皇太极的信任,在汉臣之中,他也是能列入前三的。    当时他屡次上书皇太极分析时弊,同时总结了努尔哈赤时期的鄙政,这才让皇太极更加稳步的掌控了整个后金。    “启禀皇太后,皇上,当今北京城已经不安全了,为了皇朝计,不如迁都南京,以避刘海。”    他的话刚刚的说完,跪在一旁的范文程,突然的两眼冒金星。    不过他马上就稳住了自己的情绪,对着跪在那里的,胡贡明说道:“你行此计,是要叛逆不成?”    胡贡明吓了一跳,“老大人何出此言?”    “汝要是不想叛逆,为什么要出此祸国殃民之策。”    范文程说完之后,也不看胡公明了,转过头来,向皇太后布木布泰以及顺治皇帝叩首。    “陛下,万万不可行此策。”    接着,范文程又焦急的说道:“若行此策,就是把北方万里江山,拱手让人。再加上我等已失根本,如此一来,人心惶惶,王朝就此覆灭矣。”    “范大人所言极是。”    这时又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不是旁人,正是大汉奸之一的宁完我。    后金天命6年(1621),身为儒生的宁完我在辽阳失陷后被掳,分给努尔哈赤的孙子,年仅17岁的贝勒萨哈璘(代善第3子)为奴。    后来,皇太极登基,这才有他的出头之日。    宁完我身为儒生,在皇太极面前极力鼓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学说,多次上疏,建议速开科举,以富贵尊显的优裕地位吸引满汉各族有为之士,并多次荐举贤才人仕。    宁完我性格直率,对大政方针敢于直言相谏,用他自己的话说,“愚直性生,遇事勃发……”。    他思维敏捷、深谋远虑,对许多军政机要都能提出独立见解,以雄辩、敢言的政治风格闻名于朝野。满族大臣称他为汉臣第一,皇太极也十分宠信他,两人“至诚侧怛,推心置腹,蔼然如家人父子”。    不过这家伙命不好,在十年以前因为赌博被免了职,直到多尔衮完蛋了,他这才重新复职。    现在的宁玩我位高权重,被任命为议政大臣。    “太后,陛下,我等定都北京还有振奋之义,如果去北京而就南京,天下士人怎么看皇上。”    最后的这一句话提醒了布木布泰。    现在满清的老巢已经被刘海占领了,可以说根基动摇,如果在失去了士绅之心,那么王朝覆灭就在眼前。天下白兔的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